• 类型:EP
  • 年份:1996
  • 厂牌/公司:滚石唱片
  • 制作人:李振权
  • 想你
  • 太空
  • 夜长梦多
  • 活着便精彩

因为存在而精彩的动词

对于 Beyond 来说,怎么样才能算得上是“Beyond 得精彩”呢?

是指在与前经纪人的版权纠纷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Beyond Publishing Ltd)以打理自己的歌曲版权吗?还是说将自己的 Band 房打造成录音室,由自己控制音乐创作的录音与制作?

或者《Beyond 得精彩》想显示的,并不只是这些。

从〈想你〉开始,Beyond 就显现出一种全然不同于《Sound》的感觉。令人不禁想摆动身躯的 Bass line 结合带着俏皮味道的吉他,再配合跳跃的吉他节奏与鼓点,〈想你〉唱出的是一种顽皮与嬉戏的单相思。

但当乐曲切换到〈太空〉,听觉就像坐上了一支不顾一切的火箭:经过一阵轻盈的木吉他扫弦与贝斯 Riff 点火后,火箭开始缓慢升空,到电吉他与鼓的出现,仿佛已经穿越了大气层,到达爽朗而畅快的外太空。

然而〈罪〉的出现似乎要丢开所有明朗的情绪。在黄贯中的怒吼与猛烈的电吉他夹杂之下,〈罪〉带着一身强硬的态度化身正义判官,试图击穿虚伪的面具,为谎言定罪!

不过唱片中最令人听得如痴如醉的,是〈夜长梦多〉:由木吉他带着泛音的分解和弦为引子,紧接着弹拨与扫弦交织出现,然后贝斯、镲、钹与通鼓也不甘寂寞,轮番开始进行演奏,仿佛奏出了一阵凌乱的思绪。军鼓伴随着落寞的人声逐步前进,每一下的敲击,沉重而又苍凉,仿似可穿透听者的耳膜,直抵心灵。随后人声与电吉他一同歇斯底里地狂吼与嘶叫,像是要竭尽全力来抵抗漫长而寒冷的夜。

〈夜长梦多〉的几次动静变化,仿佛歌出了主人公的几番情绪波动:身处在这一个冰冷麻木却又逃不开的城市之中,因为不被理解,“我”渐渐感到抑郁烦躁而无法自拔;虽然漫长的夜幕可使我慢慢平静下来,但越来越冰冻的前路,不禁令“我”的旧患渐感疼痛,不,似乎多了几处旧患……是“我”错觉吗?“我”感觉有人在拥抱着“我”,啊,原来是魔鬼……

《Beyond 得精彩》明显地,从《Sound》那种失真猛烈而糙疵(Raw),Live 味道较重的声音质感变得趋向温和而细腻:木吉他在编曲中的使用比重增加,电吉他合唱(Chrous)效果加重,人声轨的混响(Reverb)程度减少。

而尽管只有五首歌曲,我们仍能听出 Beyond 的尝试:〈想你〉中有着 Reggae 味道的 Bass Line 与爵士手法的吉他弹奏;〈太空〉具有空间感的混音(Mixing);〈罪〉的电气化;〈夜长梦多〉的艺术/前卫摇滚气息。可以说,五首歌曲就如同五张不同的脸孔。但是这些尝试又并非一种突破性的“无中生有”:比如〈想你〉和〈太空〉,可对应《爱与生活》的〈唯一〉与〈梦〉;〈罪〉继承的,是《Sound》的另类/重摇滚;而〈夜长梦多〉则令人不禁想到《再见理想》时期的失意。

对于“精彩”,Beyond 自己是这样定义的:“Beyond 的本义就是超越,不必和别人作较量,却总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要比昨天活得更精彩。”

环顾当时的香港,已没有能够与 Beyond 相提并论作比较的乐队(太极或者达明一派经已解散),于他们,于音乐创作而言,更有意义的也许就是如何与自己比较了。

但《Beyond 得精彩》是一种超越吗?似乎不是,它没有如《Sound》那般令人咋舌,而“精彩”一词在随后发行的国语专辑《爱与生活》也已经出现(收录了〈活着便精彩〉的原曲〈活得精彩〉),可以说,《Beyond 得精彩》的转变有一部分市场顾虑的因素。然而精彩的超越是否就等于推翻自己呢?也许对当时的 Beyond 来说,活得怎样的精彩已经不再重要,只要“Beyond”作为动词的意义还存在,所谓的“Beyond 得精彩”,或许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