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专辑
  • 年份:1986
  • 厂牌/公司:自资发行
  • 制作人:Beyond, 张景谦
  • 永远等待
  • 巨人
  • Long Way Without Friends
  • Last Man Who Knows You
  • Myth
  • 再见理想
  • Dead Romance (Part I)
  • 旧日的足迹
  • 谁是勇敢
  • The Other Door
  • 飞越苦海
  • 木吉他
  • Dead Romance (Part II)

以理想向理想告别

假如你认识 Beyond 是在 1986 年发行的《再见理想》之后,那么当你回过头来听这张唱片,你也许会感到诧异,这一点都不是你所熟知的那个 Beyond。

在制作质量并不是太精良的磁带(《再见理想》仅以磁带的方式出售,CD版本为后来 Kinn's 发行,无重新混缩)中,你首先听到的,是一种与日后流行化所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

无论在歌曲编排或是歌词写作上,Beyond 都有意显示前卫/艺术摇滚与重金属对他们的影响。长篇幅的架构为歌曲制造了一个饱含意象的空间,往内填充的是用狂想般口吻阐述的内心感觉以及如情感般起伏的器乐演奏。电吉他显然在乐器的编排里占据了主角的戏份:猛烈的 Riff,大段即兴般的独奏乐句,各式的技巧与音效……

转而听听歌词。你听不到 Beyond 日后为人所称颂的和平与爱、励志与关怀,也听不到那些积极与进取,批判与控诉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直透内心的感觉。那是企图冲开一切但却受困于现实的无奈(〈永远等待〉,〈飞越苦海〉),那是在面对急剧变化时内心的不安(〈巨人〉),那是在追求理想时的无助与孤独(〈Long Way withou Friends〉,〈Last Man who Knows You〉,〈再见理想〉,〈Dead Romance Part II〉)。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青年面对现实时的失意与落寞。

他们确实是失意青年。当时的香港无法将他们热衷的前卫摇滚与重金属带入主流市场(尽管现在亦是如此),而他们又渴望能有唱片公司为他们出唱片。于是无奈之下,他们最后决定由自己去实现出唱片的梦想,同时亦寄望其能作为一个机遇。Beyond 说〈再见理想〉这首歌是写给过去那些无法实现音乐理想的乐团手,但它又何尝不是他们为心中理想所谱的摇滚挽歌?《再见理想》后来确实为他们争取到了进入主流市场的机会,但他们却再一次需要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击。为了能让大众能够接受他们,他们做出了改变。他们决定放弃前卫/艺术摇滚,放弃重金属,放弃长发,尝试做一支流行乐队,只为能做出让大众所接受与欣赏的唱片。

《再见理想》是 Beyond 音乐上的一个契机,但同时,它却也是 Beyond 最初的音乐理想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