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3E84Y85O86N86D88

作者 / 公羽文 出处 /《结他 Player》杂志

永远等待 EP
阿拉伯跳舞女郎
现代舞台
秘密警察

83 年 Beyond 在《吉他》办的 Players Festival 中脱颖而出,获最佳乐队奖,开始被人认识,当时的 Beyond,除有家驹及世荣,还有后来离队的 David Chan 及 William。及后,Beyond 参与《香港》大碟的收录时,David 及 William 都相继离队,家驹马上拉来了弟弟家强加入,成了一个 Trio。在今天听回《香港》这大碟,两首他们早期的作品“Brain Attack”及“Building”都过于堆砌,不太成熟,但那份对器乐的掌握及丰富的编排亦是他们的优点。

到 85 年夏季,Beyond 打算在坚道明爱自资整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家驹再拉来 Paul,组成更 powerful 的 Beyond。籍着这次音乐会,Beyond 能更全面去表现他们的作品、风格,而反应亦比预期中强烈,使 Beyond 的声名日渐提高。86 年,他们更自资出版了盒带“再见理想”,总结了 Beyond 四年来的创作历程。这盒录音带不单标志着乐队的成熟,在本地商业垄断的乐圈中出现就更有意义,它的自我及完整创作性,竟冲破了一切商业、经济及流行因素,在几间唱片店寄售,备受音乐爱好者推崇。

当 Beyond 在地下的声名渐高时,亦宣布了签约唱片公司,各界乐人都在谈论、盘算,乐队会否作出大量相应的商业妥协,而这时,亦加入了《浮世绘》的吉他手刘志远,组成一支五人的流行组合。

86 年,他们的首张 EP“永远等待”推出,歌曲明显从讨好及流行的方向着手,但亦尽量在器乐及编排上发挥自己的特性。但可惜在商业及创作两方面亦未能达至成功,可说是两面不讨好。而他们的短裤仔形象更大受批评。

87 年推出首张大碟“阿拉伯跳舞女郎”,音乐上仍在摸索着自己与商业因素的平衡。最富音乐感的是自我剖白的“过去与今天”,从歌词可看出Beyond 决心迈向流行的路线——可知我已放弃旧日的理想,知否我也有个梦叫我醉倒……

跟着他们接连出版了三张细碟:“新天地”、“孤单一吻”及“旧日的足迹”,除了是唱片公司为着宣传及商业上的收益,歌曲所标着的特别混音确无特别价值。当中只有旧作“旧日的足迹”的重新灌录最令乐迷欣赏。

88 年初 Beyond 推出在商业及音乐上都较成熟的“现代舞台”(第二张大碟),在乐器的编排及内容上显出 Beyond 的野心,乐队亦开始揣摩到商业及创作上的平衡方法。

88 年尾,Beyond 在转了唱片公司后,推出第三张大碟“秘密警察”,从内容到包装都是 Beyond 在流行乐上最协调的一次。唱片内由刘卓辉填词,谈海峡两岸的“大地”,就备受各方面推崇。重新演绎“再见理想”,是再一次向乐迷表白还是绰头就不得而知,但歌曲的编排却下了心思。

听现在成熟的“秘密警察”及从前“再见理想”的 Beyond,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只是,听回从前的盒带,那份独特的感觉并没有减退,作品可以,人却不可以。